1月17日上午10點半,珠澳跨境工業區珠海園區內的美高時裝有限公司報關員吳秀芳走進海關報關廳,遞交2份報關單,申報出口了2600多件女裝,貨值港幣279萬元。幾分鐘后,貨物辦結手續離開口岸,進入澳門。
盡管全國第一個跨境工業區——珠澳跨境工業區中的珠海園區僅有0.29平方公里,但由于具有政策優勢,園區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企業數量由最初的13家增加到目前的74家。2010年,拱北海關監管珠海園區進出境(區)貨物14.6萬噸,貨值10.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了55%和68%。
三點一線 通關便捷
“24小時通關、專用口岸以及保稅區及出口加工區稅收政策”,三重優惠政策使跨境工業區將珠海園區、專用口岸、澳門三點連成一線,內地和澳門之間的貨物通關便捷通暢。
如果把政策優勢和地理優勢比作園區發展的“天時、地利”,那么拱北海關為促進園區發展提出的“集中報關”、“預約監管”等便捷通關措施就可稱得上是“人和”。
“集中報關很方便,《澳門日報》一印刷出來,我們就裝貨通關,幾乎沒有停頓,非常快。”通宇公司報關負責人鐘馬利說。每天清晨5點,通宇公司的貨車都會經珠澳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進入珠海園區,幾分鐘后,這輛貨車已經行駛在珠海的馬路上了,幾個小時后,車上的1000多份《澳門日報》將會抵達“珠三角”。
早期入駐跨境工業區珠海園區的昶東倉儲有限公司,除被“入區退稅”等政策吸引外,還看中了海關提供的順暢通關環境。“低風險報關單通過電腦快速審單,相關數據馬上就能傳送到現場,貨物就能迅速通關”,該公司負責人雷遠波說。
園區也正是憑借著“天時、地利、人和”成功吸引了昶東倉儲、格力物流、南光物流等眾多公司的進駐。
優質服務 引導轉型
好政策吸引企業,好服務更能助企業發展、壯大。拱北海關通過走訪企業,開展“面對面”宣講會等交流活動,及時了解企業的困難,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園區內的德誠服飾有限公司在海關幫助下獲益不少。因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一度合同銳減,造成大量成衣積壓。關鍵時刻,拱北海關積極引導企業不斷調整思路,利用園區區位及政策優勢,大力發展物流業,企業得以重振旗鼓。
德誠服飾是園區企業成功轉型的眾多個例之一。拱北海關積極探索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新模式,引導珠海園區確定了由制造業向服務業轉變,從以加工貿易為主向倉儲物流業過渡的發展目標。經過轉型升級,珠海園區目前從事倉儲物流業企業已占全區企業的6成以上。園區內保稅物流產業發展迅猛,自2006年12月園區封關運作至今,珠海園區保稅物流貨值19.8億美元,年平均增長近300%。(王湛怡 姜廣志)
貴陽海關在郵遞渠道查獲巨型甲蟲山東口岸首次在進境芝麻中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谷斑皮蠹杭州空港口岸雪中保通關海運運費知識總匯(一)武漢海關搗毀隱蔽制毒窩點防城港進出口代理報關公司哪家好?國門前攔下假冒汽車模型宜家出口集拼倉正式開倉 “灣區快線”為東莞制造提供物流快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