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起,黑茶開始有了自己單獨的進出口稅則號列,標志著黑茶擁有了自己正式的進出口“身份證號”,解決了困擾黑茶行業多年的問題,產業發展迎來重大利好。
海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底,按照新增黑茶稅號申報的黑茶出口貨值近3000萬元,涉及近30家企業。“黑茶稅號設立,這對于我們梧州六堡茶在拓寬海外市場、提高品牌在國際國內的影響力及擴大出口等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梧州中茶茶葉有限公司國際銷售部副經理覃佳良高興地說。
黑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產量位列第二。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以下簡稱:中茶協)統計:2019年全國黑茶產量為37.81萬噸,占全國茶葉總產量的13.54%;黑茶第一產業產值約為177億元,占全國茶葉第一產業總產值的7.4%。黑茶主產區分布在湖南、廣西、云南、陜西等省(自治區)。黑茶在茶業精準扶貧、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面發揮著生力軍作用。此外,作為我國特有茶類的黑茶,有著悠久的外貿歷史和廣闊的市場基礎,然而,無黑茶單獨稅則子目的問題困擾著行業和企業。
“囿于缺少出口稅則子目,黑茶只能以‘其他紅茶’稅號出口。世界各國對于紅茶有較強的產業保護政策,外貿發展受到一定阻礙。由于無單列稅號,在一定方面影響到黑茶的生產與出口貿易的良性發展,制約了國產茶葉開拓國際市場。”中茶協秘書長梅宇介紹說。
隨著黑茶稅則列目問題呼聲越來越高,海關總署稅收征管局(京津)在了解到行業相關訴求后,立即主動與中茶協和重點企業對接,組織歸類專業人員對現行茶葉稅則列目進行深入研究。
通過努力,黑茶列目問題成功入圍海關年度重點稅政調研課題。按照海關總署統一部署,海關稅管局(京津)牽頭南寧、長沙、昆明等直屬海關組成聯合調研組開展調研,赴廣西梧州市實地調研黑茶生產工藝,聽取黑茶出口企業聲音,了解企業外貿困難。同時,海關還與中茶協加強合作,深入了解缺少黑茶單獨子目對于行業發展的影響,并詳細了解黑茶和其他茶葉的關系等。 “在實地調研聽取行業專家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我們又組織歸類專業人員查閱世界海關組織協調制度歷史資料、茶葉專業領域中英文文獻等,將國內茶葉標準與海關協調制度有機結合,提出科學完備的稅則調整建議方案,一是為黑茶增列本國子目,二是將茶葉一級子目中文名稱中的‘半發酵茶’改為‘部分發酵茶’。”負責此項工作的海關稅管局(京津)關稅技術處副處長蔡京力介紹說。通過海關總署向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反映增列黑茶子目和優化茶葉稅則列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并報送相關稅則調整建議,最終黑茶成功納入《2021年關稅實施方案》。
“黑茶單獨列目,實現了我國黑茶進出口稅則號列‘零’的突破,便于海關準確統計行業進出口數據,減少歸類爭議。同時,也能促進中國黑茶出口的規模化與規范化,助力中國茶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中國茶產業的國際話語權,具有重大的劃時代意義。”中茶協秘書長梅宇表示。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跟蹤黑茶出口產業發展情況,密切關注黑茶增列本國子目政策對于行業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海關總署稅收征管局(京津)相關負責人說。(王偉/文)
重慶、烏魯木齊海關簽合作協議 輸歐重慶造打通綠色通道寧波海關退運900余噸不合格固體廢物巴西進口咖啡豆清關公司帶你了解咖啡豆通關指南化妝品進口流程粵港聯動顯優勢 珠寶璀璨見發展——廣州海關創新監管助粵港珠寶產業高質量發展化妝品進口報關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項,get!高效通關助力“寶島游”拱北海關新一代智能機器人元旦在九洲口岸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