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陜西日報》報道 為了進一步實現對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國際貨物的海關監管,西安國際港務區已于10月28日提前建設完成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國際箱區監管場所,并于昨日順利通過西安海關驗收。這是目前全國18個中心站內唯一一個設立國際箱區監管場所的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將成為全國的樣板和示范。
9日上午,在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強曉安、西安保稅物流園區開發建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張朝陽的陪同下,西安海關副關長肖力、西安海關副巡視員武永戈、西安海關風險管理處處長張建國、西安海關技術處處長干戈、西安海關現場業務處處長唐詩婷及相關處室領導對位于國際港務區的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國際箱區監管場所進行驗收。中鐵聯合國際集裝箱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副總經理劉皓等陪同參加。
西安海關驗收組一行對西安國際港務區策劃設計的以集裝箱元素為主題制作的海關監管倉庫、查驗平臺、辦公用房、海關業務窗口、國際箱進出口通道、地磅信息采集系統等硬件、軟件設施進行了實地驗收。隨后,西安海關副關長肖力組織驗收小組召開現場評審會,就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國際箱區監管場所建成投運進行評審。評審專家一致認為,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國際箱區監管場所各項硬件、軟件指標完全符合海關要求,可以通過驗收。
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國際箱區監管場所圍網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其中海關、檢驗檢疫監管用房60平方米,監管倉庫300平方米,查驗平臺200平方米,同時設檢驗檢疫熏蒸處理區300平方米。國際港務區常務副主任強曉安說,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監管場所的規劃建設本著實事求是、務求實效的原則,結合當前需要與長遠發展,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逐步推進。該項目的建設不僅是西安國際港務區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也是陜西省、西安市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加快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目前的建設可以適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開通后的需要,
隨著業務的發展壯大,監管箱區的設施還將進一步擴大。
據悉,10月9日,副省長景俊海在西安國際港務區調研園區建設和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建設運營情況,就研究推進在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內國際箱區建設海關、檢驗檢疫監管場所等相關問題,明確要求建設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當天下午,副市長、國際港務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韓松立即主持召開落實景俊海副省長調研會議精神,就國際箱區監管場所的規劃設計、施工組織、建設標準、服務配套等工作進行了部署,并根據國際港務區的園區特色,提出以集裝箱為主題元素設計辦公用房外立面,使國際箱區監管場所既能與眾不同,又能充分體現園區的產業特色。方案一經提出,就得到
了各方的認同。在不到一個月的建設周期中,國際港人繼續發揚“5+2、8+4、白加黑”的工作精神,齊心協力,攻堅克難,搶時間、爭進度,克服陰雨寒天等不利因素,完成了辦公、倉庫、平臺等建設,并于10月28日提前竣工。
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國際箱區監管場所的建成投運,打破了傳統辦單模式,開創了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內直接查驗辦單的新型模式,將整合、利用好西安海關現有監管資源,加強海關對鐵路集裝箱貨物監管及進出境集裝箱和承運人的管理,從而提高口岸通關效率。同時也方便了貨運企業,降低了貨運成本,提升了貨運能力,對進一步改善陜西及周邊地區運輸條件,加快與世界先進運輸方式接軌,對西安國際港務區真正實現“港口后移、就地辦單、海鐵聯運、無縫對接”的新型運輸模式有著重要意義。
海關青年勸募行動:贈人“馨香” 年輕“有范”黃埔海關“先放后檢” 進口礦產品驗放時間壓縮70%以上海關火炬手 傳遞中國夢黃埔危險品清關申報需要注意通關事項海關旅檢口岸首批智能機器人“上崗”做企業的貼心人 海關為海工企業護航青島流亭機場海關查獲白唇鹿鹿角一對武漢新港海關助力武漢-日本集裝箱江海直航船舶全部恢復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