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沈陽日報》報道 1995年大學畢業后,董鵑鵑進入海關工作,被分配到申報廳做一名出口審單關員。當時,沈陽地區只有一個接單現場,沈陽海關剛開始采用電子審單系統,電腦運行速度緩慢且審單信息提示功能不強,一線關員在審單時經常要手動翻閱稅則和文件,忙活一天很累人。而這并沒有挫傷董鵑鵑的工作積極性,反而激發了她要在最短的時間里掌握海關業務知識,成為行家里手的志向。
為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董鵑鵑開始收集整理業務文件裝訂成冊,一有時間就拿出來學習。調到關稅處工作后,她又接觸到原產地、減免稅和整車特征管理等新業務,她又學習了大量的文件和總署批復各關的案例,虛心向專家求教,積極參加總署的減免稅考核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董鵑鵑成了沈陽海關的一本“減免稅業務百科全書”,許多難題都可以在她那里得到解答。
說到董鵑鵑,有一件事不得不提。2003年,海關系統的電子操作系統升級,她作為業務骨干參與了系統切換業務小組,那時她的兒子還不滿1歲。為了參加培訓,她狠心地給兒子斷了奶。半個月后,她從蘇州培訓基地回來時,孩子已經不認得她了。隨后,她又帶領工作組到錦州、葫蘆島等各業務現場調研、調試程序、開展培訓,周末經常不能休息,晚上還要加班加點,最終順利完成了系統的切換。
為了推動國內汽車產業的發展,2005年海關總署對構成整車特征的進口汽車零部件實施新的管理辦法。由于政策急、系統新、經驗少,董鵑鵑和同志們幾乎是摸著石頭過河,迅速制定應對措施、開展宣傳摸底、組織培訓授權、安裝調試設備,幫助關區汽車企業順利度過了政策過渡期。時至今天,整車特征的政策已經取消,但是寶馬等汽車生產企業在遼沈地區引進了多個零部件制造商,消費者也可以買到更便宜和含有更多中國制造成分的寶馬轎車。
多年來,為了提高企業通關速度,降低企業通關成本,董鵑鵑和關區歸類技術小組的業務骨干為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沈陽三洋空調有限公司等企業做了3000多項商品的預歸類,大大縮短了企業通關時間,提高了商品歸類的準確度。
國門生物安全知識進校園哈爾濱海關出臺“硬核”措施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呼和浩特海關舉辦政策宣講會杭州灣新區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正式啟用完成首單轉關出口億元“愛心物資”走海關“愛心通道”廣州海關支持6.6萬噸立陶宛小麥到港入倉2023年中老鐵路進出口貨運量同比增長94.91%海關專項稽查進口廢五金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