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某家居生產企業,加工貿易賬冊短少保稅板材32萬元,最終卻被海關處罰了90萬元,補稅170余萬元。罰金比短少貨物價值還高,這是為什么呢?
根據海關稽查的結果,該企業在辦理內銷手續時,因為耗料計算錯誤,導致保稅板材少補稅,保稅料件已經內銷,但賬冊內的保稅料件在庫卻沒有相應減少,累計造成了1500余萬元的保稅料件在庫短少。
而該企業是如何將1500萬元的在庫誤差變成了32萬元的呢?就是將原本應該以一般貿易出口的國產板材加工成品,作為保稅成品出口,從而消耗了保稅料件的理論在庫數量。雖然在賬面上消除了在庫誤差,但是通過采購,出口記錄,財務記錄,出入倉記錄,還是不難發現這種貍貓換太子的違規情節。
上述案例并不是個案,很多加工貿易企業面對在庫短少誤差,都會采取一些補救措施。應該說這種補救措施要做到完美無缺是不切實際的,一個謊言要用一百個謊言來掩飾。除非企業從采購,生產,出口,收匯等整個鏈條都配合進行虛假記錄,否則難以自圓其說。即使是做到了這一點,知情人員就不在少數,紙包不住火,東窗事發終有時。
對于加工貿易企業,面對在庫短少只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是完善加工貿易保稅料件管理,防止新的誤差繼續產生;第二是分析產生在庫誤差的原因,運用主動披露政策,爭取少罰款或不罰款。
古董舊家具進口報關有案例的代理公司國際貨代海運出口新手初級之入行(二)上海浦東機場汽車配件報關費用蠟燭進口報關代理流程,香薰蠟燭進口報關難嗎?影響越南貨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進口俄羅斯冷凍雞爪報關手續柬埔寨國際貨運運輸注意事項介紹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2021年關稅調整方案的通知